台灣位於地震帶上,會面臨非常多的地震,頻繁的地震會破壞風機結構,容易使風機損壞?
台灣位於地震帶,讓民眾相當關心離岸風機的耐震性。台灣離岸風電業者所建置的離岸風機皆須符合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制定的規範(CNS15176-1),包含耐震設計,除了與國際標準規範接軌外,也符合台灣地質環境的耐震標準,以確保所有風機有足夠的穩定性及安全性。

設計考量地震風險
離岸風機通過兩次地震考驗
針對地震風險,離岸風機設計是以 475 年回歸期、相當於平均震度 6 級的地震為標準。 475 年回歸期等於是每年約 0.2% 發生機率的地震規模,而地震規模越大,發生的機率越小,並結合平均震度 6 級的地震,表示離岸風機是以少見但強度高的地震情況作為標準來設計。並於設計時,考量了離岸風場 20 至 25 年的生命週期中所有運轉(及停機)的各種可能受力情境。
而台灣離岸風機也在近年證明他們的耐震性能,在 2023 年 9 月 5 日經歷了芮氏規模 5.5 的中部地區地震,以及 2024 年芮氏規模 7.2 的 403 花蓮地震,皆未造成風機運作故障或毀損,維持穩健供電。
海下基礎深度深 防止風機因海床土壤液化毀損
此外,有部分民眾擔心地震造成海床土壤液化,提升離岸風機傾倒的可能性。依照成功大學水利與海洋工程學系教授郭玉樹說明,土壤液化造成結構物傾斜的案例主要發生於採用淺基礎的構造物,因土壤液化多發生於地表至地下 30 公尺的範圍之間的淺基礎,可透過打設基樁或加深地基來防止建物因液化傾斜。